幼儿园出问题的背后 是幼师们未解的困境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7-11-23】幼儿园老师作为孩子们人生中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成长及背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同时,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环节,幼教行业的整体水平也关乎社会的发展。幼师行业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我国幼师面临的三大问题值得关注。
数量不足,缺口仍待补
2016年,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10个城市就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已生育一孩但不打算生二孩的妇女中,有60.7%的人是因考虑到孩子无人照料;近三分之一的全职母亲被迫中断就业照顾孩子。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动和生活水平、育儿理念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幼托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期待也在不断提升。
但现实状况是,我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比较低,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非常明显。有关专家指出,目前近80%的婴幼儿是由祖辈参与日间看护,而广大家长更希望将孩子送往专业的托育机构。
按照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全日制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需达1:5至1:7。然而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幼儿园教职工为381.8万人,师生比约为1:12,若要达到1:7的目标,需新增幼教职工248.8万人,中国幼儿园的教职工配备标准离要求仍相差甚远。
从我国各地区幼儿园师资配备情况来看,近三分之二的幼儿园师生比没有达到“配备标准”的要求,不过东部地区的情况尚优于中西部地区。
门槛不高,资质难认定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根据国务院于2003年1月转发教育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规定,“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无证上岗”的情况依然十分普遍。
2015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显示,有幼教资格证的教师占比为61%,持非幼教教师资格证的占比为17%,无证教师占比为22%,农村地区无证教师比例高达44%。在某招聘网站关于幼师的招聘信息中,约有一半的企业在“招聘要求”一栏中并未提及需要教师资格证或幼师证。
除了“无证上岗”的问题以外,幼儿园对幼师的学历要求也相对宽松。
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幼儿教师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水平,占总数的56.37%。而在广大县镇农村地区,本科毕业的幼师更为稀缺,高中阶段毕业及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幼师比城市占更大比例。另外,高学历幼师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上海70%的幼师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成为全国幼师学历最高的城市。
2016年,全国超过70%的幼儿园教师未评职称,其中最高的地区江西达到了86%。很多民办、农村幼儿园教师连教师资格都未能确认,更无从谈起评定职称的资格。
压力不小,收入欠提升
近年来,幼师流动性大已经成为另一个难题。
幼师频繁流动、离职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调查显示,“压力大”、“工资低”是最主要的原因。在造成巨大压力的因素中,“检查、考核繁多”、“工作时间过长”被排在首位。
超过半数的幼师表示,每天的工作时长在8至10小时,而有22.14%的幼师表示,工作时间超过了10小时。而与之相对的,薪资方面,中国幼师的薪酬水平较平均水平低10%至30%。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2016届“幼儿与学前教育”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504元,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低872元;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从事“幼儿与学前教育”职业类群体,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06元,比全国高职高专平均水平低893元。“收入低”是入职幼教行业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最主要原因。
高压力、低收入的工作方式和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幼师群体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如若这些心理压力长期积压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和宣泄,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一项针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因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呈严重倦怠的幼儿教师只占约3%,但出现明显倦怠倾向的教师人数却达一半以上。按被调查教师所选题目的百分比排序,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依次表现为疲惫不堪(88.5%)、担心出事(86.7%)、焦躁不安(65.9%)和经常只想一个人呆着什么话也不说(65.6%)。因幼儿园老师心理问题而发生的虐待、体罚儿童的现象也曾多次出现,关注幼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就现状而言,工作时长、压力直接影响着幼师的人才吸引,而二孩政策的推动进一步加大了供需矛盾,无形中对现有的幼师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压力。从全国范围来看,幼教行业需要建立愈加严格的规范和监管制度。从业资格严格的把控、人才吸引是今后面临的挑战,也是改变幼教行业高压工作环境的方向。